根據交通部統計,台灣道路密度全球排行第 13 名,汽車密度更是世界第一。
然而,2012 至 2017 年間,全台各式道路至少記錄了 98,700 件動物死亡事件,當中更有 8,200 件是發生在保育類動物身上。
當人類的開發日益擴張,享受更便利的資源生活,我們是否注意到那些因此被壓縮生活空間、影響生活型態的野生動物?棲地消失被迫遷徙,或者原有生存方式被干擾的他們,常常成了馬路上最沈默無聲的車禍受害者。這樣的事情不是歷史,而是不斷發生中的進・行・式...
近年來動物路殺現象逐漸被關注,也逐漸累積相關統計數據。一起從數據圖表更認識路殺現象吧。
在目前全台灣有最多路殺死亡紀錄數的縣市有台南縣與台東縣,約每年 4,000 起。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很多,像是特定物種棲息地、物種習性、日夜出沒時間、體積大小與可見度都有相關。
顏色越紅者,數字越高;較青綠色則漸低。
根據路殺社統計資料,全台灣最多因路殺死亡的是奧氏後相手蟹與黑眶蟾蜍。 意外的是,生活在我們周遭的麻雀、貓狗也常因路殺而死亡。 除了在路上被車撞路殺,也有許多動物因為誤食防治作物病蟲害的農藥,或者飛行較快的動物看不清現代建築採用的透明玻璃撞上後致死。
占總數量36.0%,含外部匯入資料,僅分析2011/8/22日之後的統計資料
從多年累積的資料來看,4-10 月為路殺較高峰期, 可能與動物在春夏季較為活躍、有更多的移動有關
ps.將游標移至線條上各月份對應點可看見該月統計數字
路殺社,全名「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」,成立於 2011 年。路殺社奠基於推廣全民參與科學調查、關心環境議題,以此為據,建構生態友善道路以改善野生動物路死現象,推廣民眾終身且實際參與環境學習活動,建立所有物種生而平等、生命等值之觀念,並鼓勵參與者協助撿拾和寄送路死標本提供典藏和研究,讓已逝的生命能發揮更大的價值。
當年自 Facebook 社團起家,從最初的網友主動上傳各地被車輛撞擊致死的野生動物,到現在開始以系統化調查,建立台灣動物路死資料庫,路殺社逐步落實落實開放資料的公民科學。除此之外,也於 2017 年開始,宣布將與國道高速公路局跨部門合作,收錄國道高速公路局的路殺事件通報,將能更全面呈現台灣動物路殺事故的分布狀況。
最詳細豐富的路死動物相關資料彙整,計畫參與說明以及歷來研究成果、相關報導
上傳、討論、分享,一起參與關心台灣野生動物生態環境的公民社群
《報導者》專題報導,完整精彩介紹路殺社的故事 :你是那個劊子手嗎?觀光客車輪下的動物亡魂